內容簡介:

一個十五歲國中生奮勇面對人生的第一場大挑戰。

如果可以的話,小傑很希望一開始他沒有在導師的數學課看漫畫。
就因為看漫畫,他被罰坐在教室外,
而隨後一連串意想不到的吵鬧、對質、抗議……也愈演愈烈,
就像連鎖反應般停也停不下來。
但當時,他一點都不知道那只是災難的開始……

有沒有人想過,有沒有可能監獄禁錮的只是無形的思想?
能夠酷刑迫害的也不只是看得見的刑具?
小學六年,國中三年,高中三年,
如果一間間應該傳出學生嘻笑聲的教室,聽不到嘻笑的聲音,
應該充滿健康活蹦身軀的操場,看不到活蹦亂跳的身影,
那麼它跟長達十二年的監獄刑期有什麼差別?

十二年的禁錮會怎樣改變一個人?
如果那一對一對無精打釆、死魚般的眼神讓人聯想到死亡的話,
監獄堆積如山的屍體至少還有一張一張的照片可供紀念,
而孩子們逝去的那些閃耀著光芒的眼神,
我們將要去那裡憑弔?

---------

侯文詠,是我很喜歡的一位華文作家。
他的文章不矯情做作、不高呼理想,不沉重哀傷,
充滿幽默,總是能讓人正面思考,啟發新想法。

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侯文詠的作品,
從「頑皮故事集」、「淘氣故事集」、到「親愛的老婆12」、「大醫院小醫生」、
「烏魯木齊大夫說」、「離島醫生」、及「侯文詠短篇小說」、「白色巨塔」…
這些書,可說是陪伴我度過人生的許多階段。

「危險心靈」是侯文詠繼「白色巨塔」後,另一長篇大作。

一個教室中的偶發事件,引起一連串的抗爭,最後竟到達難以收拾的地步。
從書中各方人馬(學生、家長、老師、校方…)的角度思考,
沒有明顯的誰是誰非,難道真的是教育體制出了問題?
而我們都是在這體制下的白老鼠,習慣了被實驗、
習慣了當一個所謂的好學生、習慣了如此這般去學習,
有誰真正思考過教育的意義?有誰發出過不平之鳴?
我們經常被社會原有的價值觀給困住,忘了自己也有思考和改變的能力。

期待政府能真正到吸收大眾的意見,不只是要改革、要口號,
不只是說的要快樂學習、要減輕升學壓力,還要多聽聽這一群莘莘學子的聲音。

----

危險心靈:

公視八點檔.侯文詠原著.易智言導演

有空可以去看看

(我也沒仔細看過~聽說原著跟戲劇略有不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use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